欢迎光临
奥鹏作业辅导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来源:奥鹏远程教育   日期: 作者:奥鹏作业辅导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满分答案

华师18年2月课程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考核试题-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的作者是()。

专业答案:----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黄宗羲

正确答案:----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

专业答案:----

A.A.魏征

B.房玄龄

C.长孙无忌

D.刘文静

专业答案:----

 

 

3.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的核心是()。

A.势

B.无为

C.公利

D.统一思想

专业答案:----

 

 

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

正确答案:----

A.王安石

B.范仲淹

C.富弼

D.张方平

专业答案:----

 

 

5.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鲁国

正确选项:----

 

 

6.龚自珍提出()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

正确答案:----

A.历史发展

B.三不足

C.事无不变

D.趋时更新

正确选项:----

 

 

7.()提倡性恶论。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专业答案:----

 

 

8.法家认为法是以()为核心的,确定人们财产地位的,由君主或官府制定执行的,所有民众都必须遵守的成文行为规范。

A.德

B.才

C.罚

D.刑

专业答案:----

 

 

9.()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专业答案:----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正确选项:----

 

 

10.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A.亲亲、尊尊

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C.君臣父子

D.三纲五常

正确选项:----

 

 

11.“竹刑”的作者是()。

专业答案:----

A.邓析

B.墨翟

C.子产

D.庄子

正确答案:----

 

 

1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

A.施仁政

B.重刑罚

C.教化

D.无为

正确答案:----

 

 

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

A.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玄学思想

D.道家思想

正确选项:----

 

 

14.“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提出的。

正确选项:----

A.墨翟

B.黄宗羲

C.老子

D.柳宗元

正确答案:----

 

 

15.“信赏罚,一号令”是()的法律思想。

正确选项:----

A.阮籍

B.王安石

C.张居正

D.韩愈

正确答案:----

 

 

16.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正确答案:----

A.节制资本

B.权能分立

C.五权制衡

D.直接民权

专业答案:----

 

 

17.“刑无等级”一词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是在()

专业答案:----

A.《商君书》

B.《庄子》

C.《孟子·尽心上》

正确答案:----

D.《老子》

专业答案:----

 

 

18.()明确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论点。

正确选项:----

A.小白

B.周公

C.庄子

D.管仲

正确选项:----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法律主张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20.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 )

专业答案:----

A.阿骨打

B.金章宗

C.完颜雍

D.忽必烈

正确选项:----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考核试题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墨子提出的司法原则主要包括()

A.赏必当贤,罚必当暴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C.重罚盗贼

D.依法定罪

专业答案:----

 

 

2.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 于( )。

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正确答案:----

D.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专业答案:----

 

 

3.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

B.法义

C.法数

D.类

专业答案:----

E.式

 

 

4.王安石“三不足”变法理论指()。

正确答案:----

A.“天变不足畏”

正确答案:----

B.“谨守祖宗之成法”

正确答案:----

C.“祖宗不足法”

正确答案:----

D.“人言不足恤”

专业答案:----

 

 

5.以下()著作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些言论和思想。

A.《礼记》

B.《左传》

C.《国语》

D.《孟子》

正确选项:----

 

 

6.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

正确选项:----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专业答案:----

E.井田被废

 

 

7.道家法律思想是以( )为中心的。

A.道法自然

B.兼爱

C.无为而治

D.爱人

正确答案:----

 

 

8.孟子的“仁义”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是()。

专业答案:----

A.正经界

B.薄税敛

C.省刑罚

D.法先王

正确选项:----

 

 

9.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专业答案:----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B.以“宽”、“猛”服民

专业答案:----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10.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

正确选项:----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B.以“ 宽”、“ 猛”服民

正确选项:----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11.“明德慎罚” 中“慎罚” 的主要内容有( )。

专业答案:----

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

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

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D.刑罚适中

专业答案:----

 

 

12.“礼治”的基本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亲亲”的要求是()

专业答案:----

A.父慈

B.子孝

C.兄友

D.弟恭

专业答案:----

 

 

13.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 )。

正确选项:----

A.子产

B.赵鞅

C.孔子

D.叔向

正确选项:----

 

 

14.商鞅认为推行“法治”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

正确选项:----

A.法

B.权

C.信

D.势

专业答案:----

 

 

15.荀子的重法思想的要点包括()

A.反对教化万能论

B.主张以礼统法

C.明德慎罚

D.重教化,省刑罚

专业答案:----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韩非主张法、势 、术相结合。

A.错误

B.正确

 

 

2.孔子的法律思想以“人治”为核心。

专业答案:----

A.错误

B.正确

 

 

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思想家。

A.错误

B.正确

 

 

4.奴隶社会中有两个基本的对立阶级,即奴隶和奴隶主阶级

A.错误

B.正确

 

 

5.夏、商法律思想的内容是“天命”、“天罚”。

正确选项:----

A.错误

B.正确

 

 

6.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的思想的是邓析。

专业答案:----

A.错误

B.正确

 

 

7.东晋时期思想家鲍敬言首次明确提出了无君、无政府主张。

A.错误

B.正确

 

 

8.《管子》一书是管仲一人所作。

A.错误

B.正确

 

 

9.“有治人,无治法”是 韩非子提出的人治主张。

正确选项:----

A.错误

B.正确

 

 

10.太平天国时期,具有资本主义民主与科学因素的著作是《天朝田亩制》。

A.错误

B.正确

 

 

11.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中体西用。

A.错误

B.正确

 

 

12.“竹刑”的作者是邓析。

专业答案:----

A.错误

B.正确

 

 

13.五权宪法理论是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

A.错误

B.正确

 

 

14.“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思想的主张者是孟子。

正确答案:----

A.错误

B.正确

 

 

15.为《泰始律》做注的是丁仪、刘邵。

A.错误

B.正确

 

华师18年9月课程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考核试题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扫描二维码获取答案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 氮负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 1. 氮负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2. 字面解释是指根据法的条文字面意义作出的解释,既不允许扩大,也不允许缩小文字本身所表现的内容。 3. 分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