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奥鹏作业辅导

东师幼儿园教育评价18春在线作业3答案

来源:奥鹏远程教育   日期: 作者:奥鹏作业辅导

东师幼儿园教育评价18春在线作业3答案满分答案

幼儿园教育评价18春在线作业3-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在学前教育评价中,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以及被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相互接触、交流,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体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激励功能

D.交流功能

正确选项:----

 

 

2.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

A.理想效应

B.先后效应

C.“趋中”趋势

专业答案:----

D.成见效应

正确选项:----

 

 

3.实施实际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是()。

A.组织过程心理

B.设计过程心理

C.实施过程心理

D.评价过程心理

专业答案:----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的是()。

A.类群效应

B.遵从心理

C.逆反心理

D.本位心理

专业答案:----

 

 

5.评价过程中较长时间的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指()。

A.评价的心理过程

B.评价的心理状态

C.评价的心理特征

D.评价的心理调控

正确答案:----

 

 

6.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是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的,它所规定的内容是可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接测量而获得明确结论的原则是()。

A.可测性原则

B.相互独立性原则

C.完备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正确答案:----

 

 

7.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最终结构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

专业答案:----

 

 

8.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分两个阶段,教育测验运动阶段和()。

A.教育测量阶段

B.教育检测阶段

C.教育定量阶段

D.教育评价阶段

正确答案:----

 

 

9.一个人为了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的心理为()。

A.敏感心理

B.文饰心理

C.再评价心理

D.依赖心理

正确答案:----

 

 

10.评价人员运用适宜的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处理,形成对评价对象的综合性判断意见,作出评价结论的是()。

A.教育评价目的

B.教育评价方案

C.总结评价结果

D.教育评价资料的处理

专业答案:----

 

 

东师幼儿园教育评价18春在线作业3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 多选题 (共 2 道试题,共 5 分)

1.:以评价的肯定与否定界线分,可分为()。

A.外部评价

B.自我评价

C.正评价

D.负评价

专业答案:----

 

 

2.受评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

A.应付心理

B.迎合心理

C.自卫心理

D.抵触心理

正确答案:----

 

 

三、 判断题 (共 28 道试题,共 70 分)

1.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反映全部的目标,只反映目标的一个方面。

A.错误

B.正确

 

 

2.近因效应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对优者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以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A.错误

B.正确

 

 

3.复评价即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进行的外部评价。

A.错误

B.正确

 

 

4.行为详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随之连续记录。

A.错误

B.正确

 

 

5.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忘、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A.错误

B.正确

 

 

6.教育评价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以评价主体的需要和目标为标准来评判某些属性或现象的价值。

A.错误

B.正确

 

 

7.第一个智力量表是《比纳——西蒙量表》。

专业答案:----

A.错误

B.正确

 

 

8.体系内指标相互独立原则指指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是相互独立的,不互相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用两项指标反映同一被评因素。

A.错误

B.正确

 

 

9.先后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评价对象的评价 先后不一致的一种心理现象。

A.错误

B.正确

 

 

扫描二维码获取答案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 氮负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 1. 氮负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2. 字面解释是指根据法的条文字面意义作出的解释,既不允许扩大,也不允许缩小文字本身所表现的内容。 3. 分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