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奥鹏作业辅导

天大2018年6月考试《电工技术基础(专)》离线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来源:奥鹏远程教育   日期: 作者:奥鹏作业辅导
可做全部院校网课作业、课程代看、网考、论文辅导!答案请加微信:xx99ttt 或QQ:1514133056

天大2018年6月考试《电工技术基础(专)》离线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满分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专)
要求:
一、 独立完成,下面五组题目中,请任选其中一组题目作答,满分100分;
二、答题步骤:
1. 使用A4纸打印学院指定答题纸(答题纸请详见附件);
2. 在答题纸上使用黑色水笔按题目要求手写作答;答题纸上全部信息要求手写,包括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答题内容,请写明题型、题号;
三、提交方式:请将作答完成后的整页答题纸以图片形式依次粘贴在一个Word
    文档中上传(只粘贴部分内容的图片不给分),图片请保持正向、清晰;
1. 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
2. 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20MB。
提示:未按要求作答题目的作业及雷同作业,成绩以0分记!

题目如下:
第一组:
计算题:
一、(24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 , , ,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电阻中的电流。
       

二、(24分)图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 V, , , 。
(1) 当开关S断开时,求 和 ;
(2) 当开关闭合时,求 和 。

三、(24分)已知星形联结负载,每相复阻抗 ,接至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三相电源,求线电流及负载功率。若将此三相负载改为三角形联结,线电流及负载功率将变成多少?
四、(28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 , , , , 。原来S是闭合的,电路达稳态后在 时将S打开,试求开关S打开后的电容电压 。
      



第二组:
计算题:

一、(24分)用结点电压法求支路电流I以及各电源供出的功率。
 

二、(22分)图示电路,已知 , , , ,电流 。求电压 以及该电路吸收的平均功率P。

                                       
三、(24分)某火力发电厂10万kW机组额定运行数据为:线电压10.5kV,三相总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0.8。试计算其线电流、三相视在功率、三相无功功率。

四、(30分)图示电路,已知 , , ,原来开关S是闭合的,电路已达稳态,求开关S打开后的 。




第三组:
计算题
一、(18分)用叠加法求支路电流I。


二、(20分)图示电路,已知  , , 。电压源 。求电流 。
      
三、(32分)星形对称三相电阻负载,接于线电压为380V的对称电源上。测其线电流为2A,问其平均功率为多少?若将其负载改为三角形联结,接于线电压为220V的对称电源上,此时负载的相电流及线电流各为多少?
四、(30分)图示电路,已知 , , , , 。原来S是闭合的,电路达稳态后将S打开,试求开关S打开后的 。






第四组:
计算题:
一、(20分)用叠加法求支路电流 。


二、(32分)图示RLC串联支路,接至正弦电压源。已知:电源角频率 ,电路电流 , , , 。求各元件电压及总电压的相量表达式。


三、(18分)一组对称三相负载联结成三角形,接至对称三相电源,已知电源线电压为380V,每相负载阻抗 , 。求线电流。
四、(30分)图示电路,已知 , , , , 。原来开关S是闭合的,电路达稳态后将S打开,试求开关S打开后的 。





第五组:
计算题:

一、(20分)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I。



二、(30分)用支路法求各支路电流和各电源供出的功率。

三、(20分)图示正弦电路,已知 V, ,求其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



四、(30分)图示电路,已知 ,  , ,原来开关S打开,达稳态后t=0时将开关S闭合,求开关闭合后 的变化规律。


天大2018年6月考试《电工技术基础(专)》离线作业考核试题[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扫描二维码获取答案

热门文章

  • 北语20春《日本经济》作业3[答案]

  • 20春《日本经济》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2006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全也数量的_____。 A.0.03% B.1% 由
  • 天大18春041013[企业战略管理][答案]

  • 企业战略管理 要求: 一、 独立完成,下面已将五组题目列出,请按照学院平台指定的做题组数作答, 每人只答一组题目,多答无效,满分100分; 平台查

猜你喜欢

  • 川大《小组工作》20春在线作业1[答案]

  • 《小组工作》20春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减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最适合运用: A.社会目标模式 B.互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