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奥鹏作业辅导

南开19秋《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奥鹏远程教育   日期: 作者:奥鹏作业辅导
可做全部院校网课作业、课程代看、网考、论文辅导!答案请加微信:xx99ttt 或QQ:1514133056

南开19秋《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1篇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
第3章 增长与积累
第4章 增长与政策
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第7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
第8章 政策预览 
3篇 首要的几个模型
第9章 收入与支出
第10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12章 国际联系 
4篇 行为的基础
第13章 消费与储蓄
第14章 投资支出
第15章 货币需求
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
第17章 政策
第18章 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 
5篇 重大事件、国际高速和前沿课题
第19章 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
第20章 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
第21章 前沿课题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 ★考核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
(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2.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三面等价原理)
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所以总产出≡总收入;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所以总产出≡总支出。因此,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 GDP
用支出法核算 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 GDP。公式如下:

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I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还包括商业存货的变化,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
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X-M)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用收入法核算 GDP
收入法是从居民、政府和厂商的收入角度出发,把参与产品和劳务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GDP。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 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4.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名义 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 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 GDP=名义 GDP/GDP 折算指数
考核知识点: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表示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即 GDP、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3.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所得税
★考核知识点: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假定一种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的简单市场经济。
假定经济是均衡的。售出的产量可以被看作以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之和来表示的需求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其写成:

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剩下的部分就是储蓄。这个关系可以写成下面的恒等式:

恒等式(2)表明,全部收入就是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 恒等式(1)与(2)可以合并为:

恒等式(3)左边表示需求的各组成部分,右边表示收入的分配。该恒等式强调生产的产量等于售出的产量。生产的产值等于得到的收入,而得到的收入又花费在商品上或储蓄起来。
从恒等式(3)两边减去消费,则得:

恒等式(4)表明,在这个均衡的简单经济中,投资恒等于储蓄。
2.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把政府部门考虑进来,则国内生产总值从支出角度看是Y º C + I + G
从收入角度看是,Y º C + S + T , 这里的T 指净税收入,即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可得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C + I + G = C + S + T。整理得:I = S + (T - G )
在这里,(T - G ) 可看作是政府储蓄,因为它是政府收入扣除支出后的余额。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样, I = S + (T - G ) 的公式,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家庭收入用于消费支出、储蓄或支付税收。因此,收入与消费支出、储蓄和税收的总和相等,即:Y = C + S + T;另外, Y 与总支出的各部分之和相等:Y = C + I + G + X - M。
结合上述两个方程可得: 整理可得:I + G + X - M = S + T
I = S + (T - G ) + (M - X )
其中, (T - G ) 是政府预算盈余, (M - X ) 是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借款。如果净税收( T )超过政府支出( G ),则政府预算盈余就可以用来为投资提供资金。但是,如果净税收少于政府支出,本来可以用来为投资融资的资金就必须首先用来填补政府预算赤字。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考核知识点:失业的衡量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限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才能认定一个人为失业者。
1.三种类型的人
一个经济中的人可以被归入三种类型:就业、失业,或者不属于劳动力。按照我国规定,16 周岁以下人口属于童工(不能聘用),女性 55 周岁退休,男性 60 周岁退休(可认定为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2.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计算公式为:

   
     


3.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为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的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考核知识点:物价水平的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者说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值,这个加权平均值就是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 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简记为 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简记为 PPI)
1.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2.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3.CPI GDP 折算指数之间的区别
(1)GDP 折算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 CPI 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GDP 折算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进出口并不是 GDP 的一部分,而且也不反映在 GDP 平减指数上。CPI 则包括消费者所购买的所有物品。
(3)二者衡量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不同,CPI 确定不同物品价格的固定加权数,而 GDP 平减指数确定可变的加权数。
 
★考核知识点:均衡产出 1.模型假设
二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2.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图 1 均衡产出的决定
图1 中,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 = s 表示。
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 = s 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只有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考核知识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用公式表示为C = C (Y ) 。若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可表示为: C = a+ bY 。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MPC )指增加 1 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S = S (Y )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
 S = Y - C = Y - (a+ bY ) = -a+ (1- b)Y 。
边际储蓄倾向( 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 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2)APC 和 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 > MPC 。APS 和 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 < MPS 。
(3)APC + APS º 1 , MPC + MPS º 1 。
4.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5.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利率
(2)价格水平
(3)收入分配
(4)社会保障制度
★考核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不存在政府部门,也不存在国外部门。由于不存在政府部门,因此可支配收入YD = Y 。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入政府部门,需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政府行为因素。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税收包括两种:一种是定量税,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另一种是比例所得税,税收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一般为某一确定的值,是个外生变量。
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即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其中,进口函数是收入的线性函数,不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为包括政府的进口。出口是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愿望决定的,本国一般难以影响。所以,出口一般假定为一个外生变量。
★考核知识点:乘数理论 1.各种乘数
(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3)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为负值,其原因是税收增加,表明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并且,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在定量税下,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5)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 1。
★考核知识点:投资的决定 1.投资函数
凯恩斯认为,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实际利率是首要因素。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投资函数可写成:
i = i (r ) = e - dr
2.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1)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 MEC )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将资本边际效率跟市场利率比较,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不投资;反之,企业投资。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原先可行的投资方案可能就不可行,从而投资减少。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2)投资边际效率
投资边际效率( MEI )是指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用来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间的关系。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图2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如图2 所示,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即都反映投资量和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但是,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更为陡峭,其原因在于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3.托宾的“ q ”
托宾 q 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 q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时,即 q < 1 ,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 q > 1 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投资需求增加。
可以看出,投资是 q 值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考核知识点:消费理论 1.跨期消费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跨期消费决策模型,该模型划分了不同时期,说明消费者面临的约束条件及偏好,分析理性的消费者如何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作出选择。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无论是现期收入还是未来收入的增加,如果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品,两期的消费都增加。不同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指出,消费不只是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消费者预期到的他一生的收入。
2.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
(1)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首次提出,认为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的变动遵循随机游走方式。
(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总是尽量按照他的可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平稳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
消费者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修正其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进而调整消费。如果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预期的,那么只有意外的收入变动才会改变消费,即消费的变动是随机游走的。
(3)如果消费遵循随机游走方式,那么决策者可以通过影响公众对政策行为的预期来影响消费。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 Duesenberry)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假设错误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第一,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第二,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同比例减少(由于“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4.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这种理论认为,个人是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便在他们整个一生中实现消费的最优配置,从而将储蓄看成是个人想为年老时消费做准备的愿望的结果。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5.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也称为持久性收入理论,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可得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得出的结论是:暂时性收入变化对消费没有实质性影响,只有永久收入变化才对消费有实质性影响。同样的,暂时性税收变化对消费没有实质性影响,只有永久税收政策调整才对消费有实质性影响。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
(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接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 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考核知识点:投资理论 1.企业固定投资——新古典投资模型
企业固定投资是企业购买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建筑物的活动。
(1)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最优资本存量是指实际使用资本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该资本的边际收益时决定的全部投资量。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 MRK=R/P 。
(2)最优资本存量的动态调整
实际的资本存量与企业愿意长期拥有的最优资本存量经常是不一致的,而投资不能立即填平最优资本存量与现有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当企业实际资本存量偏离最优资本存量时, 实际资本 K 将作趋于最优资本存量 K  的调整:

扫描二维码获取答案

热门文章

  • 东师社会保障制度18秋在线作业3答案

  • 社会保障制度18秋在线作业3-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下列属于福利国家的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2.国际劳工组

猜你喜欢

  • 北语18秋《法律文书写作》作业4答案

  • 18春《法律文书写作》作业4-0001 试卷总分:0 得分:0 一、 简答题 (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简述人民检察院制作不起诉决定书的范围。 2.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