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秋华师《大学语文》在线作业[满分答案]答案
华师《大学语文》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yì
B.shī
C.sī
2.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
A.走向新生
B.生活的悲剧
C.大家庭的没落
3.《葬花吟》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有( )关系。
A.后者明显受前者影响。
B.前者明显受后者影响。
C.两者互相影响。
D.两者互不干涉。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
A.意动词
B.名词
C.使动词
5.《道士塔》的作者是()
A.金庸
B.莫言
C.余秋雨
6.下列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西游记》
B.《红楼梦》
C.《短歌行》
7.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A.《雅舍》
B.《神女峰》
C.《听听那冷雨》
8.( )被尊奉为道家之始祖,其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对中国哲学影响及其深远。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9.( )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A.闻一多
B.郭沫若
C.戴望舒
D.徐志摩
10.被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称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A.《短歌行》
B.《月夜》
C.《春江花月夜》
11.当大陆文学与西方还处于封闭隔离状态,台湾的现代小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之时,一部惊世骇俗的奇书,一部新颖独特的杰作,堪称华文文学第一部的长篇意识流文本就在香港问世了,它就是香港作家刘以鬯的( )。
A.《酒徒》
B.《追鱼》
C.《蜘蛛精》
D.《蛇》
12.鲁迅评价(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13.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
A.《蛇》
B.《死水》
C.《乡愁》
14.《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
A.黄州
B.沧州
C.永州
15.《铸剑》选自鲁迅的历史小说集( )。
A.《朝花夕拾》
B.《故事新编》
C.《彷徨》
D.《呐喊》
16.《蛇》的作者是()
A.刘以鬯
B.余秋雨
C.余光中
1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句在《春江花月夜》全诗结构上起()
A.转折作用
B.起兴作用
C.并列作用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
A.《饮酒》
B.《滕王阁序》
C.《对酒》
19.( )收入白先勇1965年至1971年所写的14篇小说,这些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流浪到台北的大陆人,小说集描写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各种人物在特定历史时刻的命运变迁与性格变化。
A.《道士塔》
B.《听听那冷雨》
C.《台北人》
D.《乡愁》
20.《滕王阁序》的抒情线索是()
A.悲——兴——振作
B.兴——振作——悲
C.兴——悲——振作
19秋华师《大学语文》在线作业[满分答案]多选题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21.《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体现在( )。
A.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优美、最成熟的,准确、精练、生动、流畅,人物的对话高度个性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富表现力
B.情节安排是主线、副线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立体网状的有机整体,结构异常的宏伟而严整
C.写出了丰满的人物性格,开拓了典型人物的新境界
D.以空前的独创精神,打破了古典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格局
22.《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
A.鲁迅
B.眉间尺
C.宴之敖者
23.以下属于徐志摩诗集的是( )。
A.《翡冷翠的一夜》
B.《猛虎集》
C.《志摩的诗》
D.《云游》
2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
A.《神女峰》
B.《听听那冷雨》
C.《乡愁》
25.以下属于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是( )。
A.《雾》
B.《雨》
C.《电》
D.《家》
26.以下属于川端康成作品的是( )。
A.《雪国》
B.《温泉旅馆》
C.《古都》
D.《伊豆的舞女》
27.《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是( )。
A.运用大量历史故事和典故抒发情感。
B.辞藻华美而无绮靡之习,言之有物,景情俱佳;通篇对偶。
C.在写景方面,笔触开合有致,变化多样。
D.以滕王阁饯别宴会为中心线索,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
28.以下属于《诗经》艺术成就的是( )。
A.风格自然朴素,生活气息浓厚
B.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极富感染力
C.大多采用四言句式,但又灵活多变;章节回环复沓,一唱三叹
D.多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9.以下对李白评价正确的是( )。
A.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B.其诗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词采瑰丽、风格飘逸
C.其诗以乐府歌行和绝句见长
D.享有“诗仙”的美誉
30.《采薇》的艺术特色是( )。
A.起兴手法的运用,线性的时间描述,将“他物”与“所咏之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通过时间的递进,暗示了痛苦的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