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满分答案
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4.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2.以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是否必须由二人以上实施为标准,可将共同犯罪分为()
A.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B.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3.6. 甲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甲的行为()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D.不负刑事责任
4.甲与乙有仇。一日,甲携带猎枪前往乙居住地,准备枪杀乙。然而,甲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乙家楼下有多位警察正在处理一刑事案件,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没有犯罪行为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正在使用的电缆剪断卖掉的行为属于()
A.牵连犯
B.结合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6.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事前防卫
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7.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缴纳
B.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分期缴纳
C.期满不能缴纳的,强制缴纳
D.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不再追缴
8.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是犯罪
9.某日,甲带邻居家4岁的男孩乙到一座桥上玩儿,甲提着乙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乙边喊“害怕”边挣扎,甲手一滑,乙掉入河中。甲急忙去救,乙已溺水而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意外事件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0.罪刑法定原则的最早来源是( )
A.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
B.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
11.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的行为属于( )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B.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12.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里在梦游时将同宿舍里的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罪
B.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过于致人死亡罪
D.是睡梦中无意识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3.甲与乙有仇,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甲的扬言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意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4.甲与乙有仇。一日,甲携带猎枪前往乙居住地,准备枪杀乙。然而,甲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乙家楼下有多位警察正在处理一刑事案件,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没有犯罪行为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5.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犯罪人感到痛苦。这表明刑罚具有()
A.教育功能
B.改造功能
C.惩罚功能
D.威慑功能
16.刑法中从重处罚是指( )
A.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刑
B.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
C.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该从重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
D.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从轻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